高考备考网

2020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1-08 21:43

2020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 :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 正月一日 ,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 : 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 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 :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 : 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 · 差》注文中的 “ 春节 ” 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 “ 立春 ” 。

B. 从《吕氏春秋 · 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承袭于远古的 “ 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 ” 的 “ 三官信仰 ” ,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 “ 迎春 ” 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 “ 籍田 ” 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B. 第三段指出 “ 爆竹 ” 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C.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 “ 郊祭 ” 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 “ 感恩 ” 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 文章重点从 “ 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 ” 两个方面对 “ 春节 ” 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之所以重视 “ 立春 ” 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 “ 岁旦 ” 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 “ 籍田 ” 仪式则逐渐消亡。

C.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 “ 感恩、反省 ” 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D.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百度百科《乡村旅游》,有删减)

材料二:

2017 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28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6% ;营业总收入超 7400 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6.2% 。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旅游人数占国内游客比重在历经 2012-2015 年的快速增长后, 2016-2017 年保持平稳增长。而乡村旅游收入比重更是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2020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8-2023 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村融合构建新消费增长极成为趋势。目前景区存在的几个普遍现象:产品结构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由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旅游消费需求;景区淡旺季明显、夜间游览产品不足;景区的消费主要停留在白天,夜间产品仍然十分不足,许多景区留不住游客过夜;随着门票价格的政策性下调,景区必须彻底打破门票经济的依赖度,需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

目前国家 5A 级的大部分景区内及周边存在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景中村、景边村,景区及其周边的乡村资源就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增量空间和消费场景,同时这样的乡村资源又具备了天然的人流基础,享受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这样的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

(左驭《乡村旅游洞察:逆城市化、景区变革与精准扶贫》)

材料四: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立足于绿色发展,指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构建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超环境承载量发展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一方面源自本地村民在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来自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这些破坏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虽然能够一时得益,但却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

所以,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是自掘坟墓。从消费需求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消费动力,产业发展也是无源之水。要在乡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先行,科学筹谋,控制开发强度,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 “ 四性 ” 》 2018 年 5 月 5 日 《中国旅游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现代乡村旅游具有旅游时间自由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B. 从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从 2010-2016 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过夜游客数量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C. 在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必须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才能解决本身存在的普遍问题。

D. 国家大部分的 5A 级景区内和周边都存在有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区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共振效应具体表现为:乡村资源在享受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也为景区提供了增量空间、消费场景。

B. 不管是乡村旅游开发者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还是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基础。

C. 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乡村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需求,破坏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也会让群众失去消费动力。

D.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 “ 可持续性 ” ,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不矛盾的。

6.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6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莱。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莱,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莱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莱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 - 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硕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増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妤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増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莱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 ” 一句中, “ 保鲜 ” 一词形象生动,主要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 韭菜娇小、精致,可能唤起诗人细膩、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诗歌形式,用五言诗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 杜甫之所以 “ 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 ,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人们为什么要生产垃圾食品和创作垃圾文化。

D.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8 .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 6 分)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9 . 请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 伯舅 。”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除吏部郎,迁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帝深相钦重,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司马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其后,帝将擢时望以为藩屏,乃以恭为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 假节 ,镇京口。 及帝崩,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 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 黍离 》之叹矣。”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恭乃遣使与殷仲堪、桓玄相结, 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表至,内外戒严。道子收国宝,赐死,深谢愆失,恭乃还京口。 谯王尚之说道子,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 道子乃以王愉为江州刺史,割庾楷豫州四郡使愉督之。由是楷怒,遣子鸿说恭曰:“尚之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恭以为然,复以谋告殷仲堪、桓玄。玄等从之,推恭为盟主,克期同赴京师。朝廷使元显及王殉等距之。元显使使说恭司马刘牢之,啖以重利,牢之乃斩颜延以降。因恭曜兵,轻骑击之。恭败,收送京师,道子于建康倪塘斩之。临刑,神无惧容,谓监刑者曰:“我暗于信人,所以致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但令百代之下知有王恭耳。”恭自在北府,以简惠为政,家无财帛,唯书籍而已,为识者所伤。及玄执政,上表理恭,诏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

(节选自《晋书 · 王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B. 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C. 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D. 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伯舅,是周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这里指谢安认为王恭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B. 中书郎,官名,隶属中书省,中书省是皇帝直属中枢官署,负责撰作诏令文书。

C. 魏晋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称号,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D. 《黍离》,《诗经》中悲叹农桑、感慨民生之艰的一首诗歌,常用来指亡国之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王恭自负才华,怀抱远大志向。他才能出众,有做辅弼大臣的愿望,最初拜官佐著作郎,他认为不足以施展才华,称病辞谢不就。

B. 王恭直言进谏,深得皇帝倚重。袁悦之以奸巧狡诈侍奉司马道子,王恭上奏,孝武帝就杀了袁悦之,后因其有威望而委之以重任。

C. 王恭为人刚正,痛恨权臣当道。他曾两次起兵清君侧,第一次迫使司马道子除掉王国宝,第二次则因部将颜延叛变而兵败被杀。

D. 王恭一生廉洁,治政简易仁爱。他为官多年,家中除了书籍别无钱财布帛;他身在北府,为政简惠,被朝廷追赠 “ 忠简 ” 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 )及帝崩,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

( 2 )谯王尚之说道子,藩伯强盛,宰相权弱,宜多树置以自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后面 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 1 】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 【 2 】 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 【 3 】 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 【 4 】 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 5 】 。

注释:【 1 】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 】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 】从教:任凭。

【 4 】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 5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 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 5 .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 .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 .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 .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 6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话,说明臣子如不能尽职就应该辞去职务的两句是:

, 。

( 2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 3 )《滕王阁序》中,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成为千古绝唱。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些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 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你啪地合***,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18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C .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D .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19 . 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 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 . 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C .虽然 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D . 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2 0 .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B .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 .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D .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21 . 下面是市面上出售的一款人工智能的开机欢迎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 5 分)

你好,我是星星家族的成员,来自 182 星球,我的名字叫 “ 智多星 ” 。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地球人,所以,我允许你做我的小主人。我会唱歌、跳舞,肚子里还有上百本中外名著供你拜读。我还会算算术、说英语,你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向我请教。只要是我会的,定当不吝赐教。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务必好好保管我吧。

22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6 分)。

材料:平等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克勤克正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有始有终

答: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60 分)

2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背景材料】

沈巍,上海人。他流浪 26 年,一面读书,一面捡拾拉圾并分类。他一身邋遢,像个乞丐 : 却拒绝施舍,不愿走红,还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 ……

【名人名言】

①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 张载 )

② 纸上得未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

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顾宪成 )

④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 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 习近平 )

⑤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 培根 )

随着 “ 流浪读书人 ” 沈巍引发社会热议, “ 世界读书日 ” ( 4 月 23 日 ) 到来,图书馆启动了 5 月份的 “ 真人图书馆 ” 活动,主题为 “ 读书人的样子 ” 。现在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跟同学们分享你的体验或心得。

注意围绕主题,结合背景与现实,并适当引用上述名言,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不少于 800 字。

参***

一、现代文阅读

1.C 2.A 3.D 4. A 5. C

6. (1) 从政府角度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2) 从当地乡村角度 : 发挥基层行政单位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民的引导,加大惩处力度,杜绝过度开发行为和环境污染行为 ;(3) 从游客角度 : 增强环保意识 , 做到 “ 文明旅游 ”“ 文明出行 ” 。

7 . A 8 .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唐朝的韭菜清清爽爽、自然本真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的韭菜的赞美之情。

9 . 在文中,作者把唐朝的韭菜、杜甫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如今的韭菜、今人对文学的创作态度进行了对比,抨击了今人急功近利、轻浮急躁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纯朴的呼唤。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D 11. D 12. C

13. (1) 等到孝武帝驾崩,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亲近王国宝,把大权交付给他。

(2) 谯王司马尚之劝说司马道子,藩镇诸侯强盛,宰相权势削弱,应多扶植(亲信)来保护自己。

1 4 . C 1 5 . A

1 6 .答案要点:

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17. ( 1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2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 B 19 . D 20. C

21. ① 把 “ 允许 ” 改成 “ 邀请 ” ; ② 把 “ 拜读 ” 改成 “ 阅读 ” ; ③ 把 “ 请教 ” 改成 “ 咨询 ” ; ④ 把 “ 不吝赐教 ” 改成 “ 尽力解答 ” ; ⑤ 把 “ 务必 ” 改成 “ 请 ” 。

22. 答案示例:克勤克正,打击特权,维护公共权益,新时代官员应以平等自警。

信息开明,有始有终,遵守社会公约,新时代商家应以诚信自律。

嘘寒问暖,尊老爱幼,关怀弱势群体,新时代公民应以友善自勉。

4、写作

后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恭,字孝伯,是光禄大夫王蕴的儿子,定皇后的兄长。他有过人的高尚节操,自负才能超拔门第高贵,一直有做辅弼大臣的愿望。谢安常说: “ 凭王恭的才品和门第,将来可以做一方诸侯。 ” 王恭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他感叹道: “ 做官不做宰相,才能志向怎么能得到施展呢! ” 于是称病辞谢不就。不久拜为秘书丞,转任中书郎。任吏部郎,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詹事。孝武帝十分倚重他,当时陈郡人袁悦之以奸巧狡诈侍奉会稽王司马道子,王恭将此情况告诉了孝武帝,孝武帝就诛杀了袁悦之。后来,孝武帝打算提拔当时有威信声望者为藩国长官,便任命王恭为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守京口。等到孝武帝驾崩,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亲近王国宝,把大权交付给他。王恭前往皇陵祭拜孝武帝,祭拜完毕,叹道: “ 栋梁虽然还是新的,可已见亡国的征兆了。 ” 有人劝说王恭趁入京朝拜之机起兵诛杀王国宝,王恭于是派使者与殷仲堪、桓玄联络,***京师,直言道: “ 后将军王国宝凭婚姻连带关系多次身居要职,却不能感谢皇恩思图效忠,竟然邀宠逞威,将危及国家。从前赵鞅兴兵,诛杀国君身边的奸恶之徒。臣虽然才能低劣,但怎敢忘却这样的大义! ” 疏表传至京师,内外戒严。司马道子逮捕王国宝,赐他自尽,为自己所犯过失向朝廷谢罪,王恭才退兵返回京口。谯王司马尚之劝说司马道子,藩镇诸侯强盛,宰相权势削弱,应多扶植亲信来保护自己。司马道子就任命王愉为江州刺史,分割庾楷管辖之下的豫州四郡交给王愉统辖。由此引起庾楷的愤怒,庾楷派儿子庾鸿劝说王恭道: “ 司马尚之专弄权术,想借朝廷圣威削弱诸侯势力,乘其阴谋未成,应该尽早考虑对付他们。 ” 王恭认为有理,又将自己的意图决策转告殷仲堪、桓玄。桓玄等依从王恭,共推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一同奔赴京师。朝廷派司马元显及王殉等抵抗王恭。司马元显派人游说王恭的部将刘牢之,以重利诱惑他,刘牢之便斩杀颜延投降朝廷。趁王恭阅兵时,率轻锐骑兵攻击王恭。王恭战败,被捕送达京师,司马道子在建康的倪塘斩杀了他。王恭临受刑时,毫无惧色,对监刑者说: “ 我王恭误信他人,以致有今日败局,但我的内心,岂是不忠于国家社稷!只希望百代之后人们知道我王恭这个人。 ” 王恭身在北府,以简易仁爱治政,家无钱财布帛,唯有书籍而已,为有见识者所感伤。及至桓玄执政,上表朝廷为王恭辩护申冤,朝廷下诏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号为 “ 忠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