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原文及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
《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诗人听闻蟋蟀而感秋,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怀之感。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用“者”“也”表示判断。
(1).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用“也”表判断,这就是“……者……也”式。这种句式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形式。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高中《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句式。例如:夫战,勇气也。(初中《曹刿论战》)
(3).“……者也”句式。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初中《爱莲说》)
(4).“……者……”句式。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夫……(高中《游褒禅山记》)
2.名词修饰名词,直接表示判断。例如:秦,虎狼之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用动词“为”表示判断,“……为……”句式。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高中《鸿门宴》)
4.用副词“乃”“则”等加强语气表示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初中《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初中《岳阳楼记》)
5.用动词“是”直接表判断。先秦时代文言文中“是”很少做判断词用,汉代以后才逐渐被当作判断词使用。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初中《桃花源记》)
6.用副词“非”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高中《过秦论》)
从基础文言文学习的角度大概就是这么多,想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古代汉语当然还要进行更加缜密的学习。况且判断句只是文言文句式中的一个门类,其它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还有诸如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等。
综合起来说,文言文就像古人留给我们的加密的宝藏,要想得到它恐怕需要花上点功夫动上点脑筋。
我的回答比较基础,都属于中学阶段教学内容的范畴,希望题主不要见笑。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