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学习方法 向时间要效率
焦宇晓、焦宇晨同时考入了清华大学,分数分别为704分和699分,姐妹二人在高三复习中积攒了大量经验,和高三学生分享,希望能帮助迷茫不知该怎么复习的学生指明方向。学霸虽然聪明,但她们依然坚信:高中的成功离不开
我不太认为赞成学习方法适合自己或者不适合自己这一说,当然学习方法肯定还是有效率高低一分。但首先问题应该是,是你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某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这个动作。
根据我现在的理解,高中学习应该是属于复制型学习。那么什么叫做复制型学习呢?即是复制你所学的内容,以追求和所学内容的高度重合为优。也就是你能够将你所学的内容的知识高度重现,那么你的考试成绩绝对很好。
那么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在实际的时间过程中,不同的人学习的结果不同呢?我觉得这个最少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投入了多少。你可能说,你投入了很多时间啊,每天从起床到睡觉除了吃饭都在学习,为什么成绩不如人意呢?
其实我觉得这个首先你要搞明白什么是投入。投入并不是你投入的时间的绝对值。投入=时间×效率。也就是说,即便你投入的时间很多,但是你的效率很低的话,实际的投入还是很少。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有效地使用学习方法完成了学习这个动作。现仅就高中而言,即是能够确保知识能够在你的脑海里面进行实实在在地重复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推荐错题本的方法,但是有跟多的人用了之后使用错题本都没有任何效果?是因为错题本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吗?不是,而是他们没有明白错题本的过程是在干嘛。
他们大都只是简单地订正了一下错题,然后就置之不理了。而订正的时候很可能仅仅是机械地将正确答案抄一遍,根本没有过脑子,只是过了眼睛。所以知识并没有在你的脑海中进行有效重复和记忆。
同样,比如像有些同学使用“拾零本”(即用个小本子记下零零散散的知识点),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们只是在看到的时候,把知识点匆匆忙忙地记录在本子上,直到考试之前才拿出来翻一翻。想凭借一点点瞬时记忆强行记住,企图考试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然而结果一般都是,考试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记得。换言之,他们没有真正用心学习,没有真正地在学习。
相反地,用麻将做个比喻哈,我小时候一直思考为什么有些大人当年学习不怎么样,但是打麻将的时候,他比当年学习好的人打得都好,算牌更精了。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
1、打得多(Practice makes perfect)
2、用心打(关乎输赢,就是关乎钱进出,哪有心思开小差啊)
3、用力思考(关乎钱啊!!!怎能不用劲去思考怎么打更好?)
而错题本的真正精髓在于,你订正错题的时候,把自己做错的题目认认真真的思考后,记下来正确的做法和答案。
这种情况就类似于,做一道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题,一旦点明则有顿悟之感,最不熟悉的反而变成了最熟悉的,一知半解的稍加变化反倒不知了。这便是因为你的思考让知识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样知道了答案也就能够整体记忆下来。相反如果只是让你浏览一遍明天考试的卷子,我相信你考试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的不会。
所以,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使用它对于知识在脑海里进行真正地重复,以便最后能够形成条件反射而让你能够在考试的时候高度重现。学习文科的时候我们不断地把书本段落看了又看,读了又读,最后背下诸如年代,意义,作用等知识点。学理科我们也会把关于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做了又做,将同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重复而又重复,最后为的就是能够脱离提示的情况下“背诵”出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来。我这种过程为理科的背诵。学理科也是要“背”的。而使这种重复能够少量而高效的进行,需要我们学习时的“注意力”。
所以寻找有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如真真正正地去利用已知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学习,有没有真正用心去学习。像有几种学习方法都是比较容易强迫你自己去有效地学习的,比如:
1、像他人讲解或者在纸上像对别人讲解一样写下有关的知识体系和脉络,这个会强迫你真正地理解知识和记得知识,因为你必须要从脑海中直接提取出来。
2、做题不要看答案,一定先做一段时间,认真地思考之后,再看答案。原因如前文所说。